您的位置:首页 >栏目首页 > 能源 >

60年 60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力”援非守护生命 当前热门

“我们和非洲人民守望相助,那段经历让人难忘。”听说中非经贸博览会将在家乡长沙举办的消息,90岁高龄、曾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主任的张友明回忆起自己援非经历,不禁心生感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0年前,张友明一行13人来到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开展医疗援助工作,那是中国向非洲派出的第一支医疗队。

中南大学副校长、湘雅二医院院长黎志宏介绍,60年来,湘雅二医院累计派出25批共60人赴塞拉利昂、津巴布韦以及阿尔及利亚开展援助工作,涵盖内科、外科、儿科、感染科、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是湖南省参加援非工作最早、派出人数最多的三甲医院之一。

开拓:在最艰苦和最需要的地方救死扶伤

1963年,经过十年战乱,刚刚独立的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医疗卫生系统极度脆弱。无奈之下,阿尔及利亚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希望其他国家伸出援手。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率先响应,从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遴选了13名医疗队员,作为中国第一批援非医疗队赴阿开展援助。张友明作为妇产科专家,就是其中一员。

如今已90岁高龄的她,当年还只有30岁,刚刚晋升主治医师不久,1963年5月,她作为援非的“开荒医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成功实施了上千台手术,帮助很多非洲孩子平安来到世界,被当地女性称为“最信任的人”。

1973 年,湖南省开始组织首批援非医疗队赴塞拉利昂。18名队员中,湘雅二医院占了6名。85岁高龄的骨科教授李贺君翻开厚厚的相册,用指尖抚摸着队员的合影,喃喃说道:“这是麻醉科肖律丞教授,这是秦爱中护士长,这是眼科的徐立教授,这是心内科施作榕教授……”

当时的弗里敦市,终年蚊虫滋生,疟疾肆虐,即使是首都,也几乎没有环卫工人,到处可见被苍蝇包围的垃圾堆。当地百姓习惯吃手抓饭和生冷食物,更易滋生疾病,“最常见的病是疟疾。”

与糟糕环境相对应的,是十分稀缺的医疗设备和人才。“当时,塞拉利昂医护人员只有几十人。”在短时间内,医疗队们迅速将我国援建的全套医疗设备安装,包括手术室改建、手术床的安装、消毒准备等基础性工作。

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接诊的病人来自塞国各地,甚至还有来自邻国的病人。每当看到门诊台前那挤满的人群中,无数双眼睛满含对健康的渴求和对医生充满敬意,让李贺君和他的队友们感到一份职业的神圣和自豪。

坚守:责任、担当和情怀

思念,是几乎所有援非队员必经的“心灵大考”。援非队员们却将这份“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

“平时在国内只要做好医生工作就行,但这里不行,你必须是医生、老师、护士、工程师、水电工……一切从零开始。”儿科退休教授刘保平仍不时想起1982年初到塞国的雨季。

“每天看到医院门口伫立的国旗,顿感肩上的责任。”55岁超声诊断科的彭清海是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年龄最大的一名队员。作为“老大哥”,他也时常与队友谈心,还细心地统计了队友生日组织集体庆生,将医疗队营造凝聚出了“家”的温馨。

2012年10月1日,泌尿外科李益坚、骨科周政作为湖南第1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来到津巴布韦Mutare市的一个偏远地区,顶着烈日,为当地300多名居民送医送药。

当得知当天是中国的国庆节时,当地官员和在场的群众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歌。“他们有节奏地喊着‘西努瓦、西努瓦’。我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我听得懂,他们是在喊‘中国、中国’。我知道,那份尊重和感谢,不只是对我,更是对我的祖国。”周政回忆说。

在一代代医务人员的接续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来到医疗队所在的医院,并康复出院——

2016年3月31日,超声科谭宜医生和儿科医生一起诊治了塞拉利昂首例风湿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病变。

2016年6月28日,骨科副教授唐琪在护士张晓和麻醉医生的配合下,为17岁塞国少女梅斯进行了塞国首例全显微镜下血管瘤切除手术。

2018年7月4日,普外科教授段伦喜为塞拉利昂患者成功实施了首例高位硬膜外麻醉下右乳巨大肿块切除、保留乳房手术。

2022年2月25日,妇产科副教授喻玲为华人产妇开展当地首例无痛分娩,顺利诞下健康宝宝。

2023年3月23日,甲状腺外科副教授张磊屹在当地开展了首例复杂踝关节损伤修复及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据不完全统计,湘雅二医院援非的医务人员中,医务人员在非洲医治了几十万名患者。在这里,他们是最受欢迎的人。

因“光明行”创新项目4次赴非的眼科教授李芸,至今记得一幕这样的画面:“他们在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有的会对着我大笑、舞蹈,有的会对我竖起大拇指,有的会使劲和我握手,还有的站起来和我拥抱。”

为当地民众带来健康所收获的最直接、最朴素情感,让一批又一批援非医务人员的艰苦、孤独和付出,都变得值得。

使命:共抗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

万里之外,他乡异域;蚊虫滋生、疟疾肆虐。

塞拉利昂全国人口接近700万,注册医生却不到200人,感染科专家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肆虐的传染病,在援非的过程中,医院派出了多位感染科专家。

2016年后埃博拉时期,感染科梁骏随中国(湖南)第18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出征,“在最开始的大半年里,都是穿着防护服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出发之前就知道这里疟疾、伤寒肆虐,但还是超出了想象。”中国(湖南)第20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感染科护士长仇彩良回忆,2018年刚来的时候正值塞国的雨季,她负责管理的病房,疟疾和伤寒特别多,每天床位爆满,经常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我自己也感染了伤寒,为了不影响工作,咬牙也要坚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3月31日,塞拉利昂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塞友好医院又作为塞国主要定点收治医院。彼时湘雅二医院罗开忠、朱斌、杨卉、卢盛四位正在非洲,罗开忠是感染科医生,卢盛是感染科护士。原计划6月结束任务回国他们,也与队友共同决定延期回国,坚守塞国的抗疫一线。

疫情期间,兼顾个人防护的同时,罗开忠和卢盛带头开展防护培训、收治病人、指导民众正确对待疫情,消除恐慌。截至回国之前,中塞友好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7人,治愈72人,其中还包括当地3名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儿。

与此同时,感染科副教授王文龙作为中国(湖南)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在非洲大陆驰行3600公里,走访72家机构和单位。“我们深入隔离病房与临床医务人员讨论病例,向当地民众普及预防知识,向政府高层建言献策、答疑解惑,提交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王文龙说,“新冠防控重点在防,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尤为重要,我把这个观念传递给了非洲的医护人员,很值得。”

不仅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医务人员也是国家“春苗计划”的志愿者,为海外的侨胞接种新冠疫苗。“共免费接种国产新冠疫苗约3600余剂次。”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放射科刘欢介绍,古巴驻塞拉利昂大使夫妇也对国产疫苗青睐有加,亲自前往中-塞友好医院接种。

造福: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感谢!”这是当地医护人员与湘雅二医院援非医生交流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

2016年2月和6月,湖南省向塞拉利昂分两批派遣了20名医务人员作为中国(湖南)第十八批援塞医疗队,其中8位都来自湘雅二医院。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高级临床工程师滕朝宇任队长同时兼任中塞友好医院中方院长,参与医院事务管理,协助塞方改进管理、创立特色科室,希望把这所医院建成“西非最好的医院”。

滕朝宇和队友们都意识到,在这里,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完成了多少例高难手术,而更在于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教学演示、手术带教、技能培训……医疗队先后开展了30多次授课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传、帮、带”医疗教学工作,覆盖500多人,培训了40多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基本上都能够独当一面。

中塞友好医院的当地医生还给他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李小龙”。“是中国医生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化验室医生。”李小龙说,自己已经可以熟练操作医疗设备,独立完成多种疾病的临床检测和分析。

“最大的工作不是手术,而是一次至少在一个地方建立起了一个白内障手术中心。”四次入非的李芸也有同样的体会,她在出发前编写了专门的培训教材,在当地进行手术带教、为当地医学生开展眼科教学及与当地医生的学术交流,努力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60年来,一代又一代援非医疗队员通过临床诊疗、防病防疫、药械捐赠、培训带教等方式,将湘雅二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带到非洲,也将二院的精神、二院的技术、二院的大爱带到了非洲。(通讯员 沙丽娜 赵晓华)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柴湘平表示,今年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建院65周年,也是医院援非工作开展60周年。在新时代,湘雅二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60年 60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力...
华信地产财务(00252)公布年度业绩,股东...
速读:2095.2万 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2...
天天报道:日主干天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日...
wow传家宝戒指在哪买 wow传家宝戒指
栖霞市观里镇观里村志愿服务队_关于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