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产车间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8月13日,四川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在占地超5万平方米的四川绿建杭萧钢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绿建杭萧”)生产车间里,神奇的“变形”正在上演。
厂区内,一块块少则数吨、多则10余吨的钢板进入生产线,经过组立、焊接、抛丸打磨、涂装等工序后,一件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品从生产线下线,被运往施工现场。
同一时间,由四川绿建杭萧承揽建设的内江市烈士纪念馆项目施工现场,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打造的纪念馆主体,像搭建“积木”一样拔地而起。
内江市烈士纪念馆项目施工现场
“10多名工人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主体结构。”站在纪念馆展厅,项目负责人介绍,同样的建筑,如果采用传统钢筋混凝土,一般情况下主体结构需要40余名工人4个月左右才能完成。
据了解,与传统建筑方式不同的是,这类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像是在“搭积木”——在工厂加工制作好钢柱、钢梁、楼承板、墙板等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再将构件、配件连接安装到一起,一个完整的建筑物就完成了。“相较传统商混建筑,钢结构建筑具有环保节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这是内江高新区建筑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内江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白马园区办副主任刘洋介绍,近年来,该区以“双碳”目标聚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纳入科技部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和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秀示范区。
下一步,内江高新区将聚焦“双碳”目标,鼓励发挥企业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加强规划统筹、示范引领、行业监管和人力资源保障,助力建筑业绿色转型。结合该区产业规划和自身建设发展需要,鼓励和支持经营主体与具有成熟和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集团合作。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规划、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